Monday, 30 December 2019

致2019




Hi, guess what,每年的期末总要给自己写篇总结。

当做是给自己有个时间去好好回想今年,也是反思一下,再继续往前。



8月份,云南大理



2019年我步入21啦,在社会的眼里21岁看似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年龄。

虽然我也说不上为什么。

但是这一年我确实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恒忙碌,很痛苦

或许会是大学生活里最令人怀念的一年。

本来想用个喜怒哀乐来划分,但我觉得生活好多事情没办法简单用心情来分割

最后还是决定用时间简单地回顾就好了。



( 搜游记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没有记录韩国和云南的旅游,天啊,我考完试就写






1月份






上一年的冬天北京没有下雪 (春节时下雪,但我们都回家了

于是我拉着男朋友去了一趟哈尔滨感受了零下三十度的冬天

但是在这期间哈尔滨也没有下雪。

我第一次看见他戴上了围巾,帽子和穿厚袜子

不然日常在北京的冬天里他只会穿最喜欢的Adidas羽绒服和一件Tshirt


冰雪大世界还是非常值得到此一游的。

但是这五天四夜的旅程我们天黑吃了晚餐就回旅馆睡觉了,因为真的太冷了






2月份





新年的时候和家人去了北海道旅游。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那么厚的积雪,终于实现了躺在雪上摇摆手臂的愿望。

日本美食真的很好吃,由于是跟着旅游团所以天天都在吃海鲜

以至于回来以后家人都好久没有吃海鲜 ( 吃到怕

这一趟最想念的是日本的温泉,裸体泡温泉真的太舒服了,下次还想再去一趟

第一次来日本,是妈妈心心想念要到的国家,去过了北海道,下一趟该考虑城市的自由行啦




香港,2019年5月



2019年的春季学期倒也没什么好谈的。

学习、写稿子、拍片、赚钱,依然过着忙忙碌碌的生活。

好像自己一刻也闲不下来。


然后大二就这么过去啦,最后考试结果出来也挺满意的,奖学金也还能继续延

只是总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想尝试很多的东西

一直逼着自己试一试、试一试,不试一试你怎么知道你不可以?




关于夏天之前已经写过了,所以这篇就暂时略过啦:2019的夏天



8月份



在上完暑假的小学期之后,我和执委们迎接了9字班的学弟妹。

等着他们到清华报道以后,晚上的班机回到了家。

这次在家只待了两周的时间,于是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粘着我父母,和几个朋友见面

当我和大家说我就回家两周,他们觉得没有意义

就两周的时间,回到家还无所事事,那岂不是太浪费时间了?

但其实我想回家好久了。

每当夜深人静数学题做不出的时候,每当生病发高烧的时候,每当崩溃最难受的时候

我都想像个废人一样,就赖在家里

当然不是说我就想当废人,只是觉得太久没亲眼见到我的家人会很难受

既然有时间,既然我待在学校除了赚钱闲逛没事干,那为什么不回家?

然后我妈妈安排了一趟去马来西亚版的天空之城,从BP开车上去真的好远

还是我刚回到家一两天后的事情,我在车上就是疯狂睡觉


待在家里的时间是最奢侈的,我不用太去在乎明天要做什么

( 我每天都会写个to do list

完完全全就是放松下来,吃饭,扯淡,睡觉。






两周之后,我从KL飞到了昆明,他实习结束从北京过来。

云南真是个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地方,两个惧高的人先是坐缆车到了山上

然后我们俩轮流开着电动车绕了八分之一的洱海  ( 他在路上学会了开电动车


这一趟最喜欢的是大理的海,丽江的温度,香格里拉的天空

还有我们在路上各种搞笑的时候,拉着他一起拍照录视频

考完试后一定认真写游记,再记录旅程


我给这段旅程录了视频:漫步彩云间

本来想拍vlog,但是我有镜头尴尬症真的无法适应镜头,所以用的是我的视角






回到校园以后马上开始了紧凑的生活。

接任了联谊会会长、清新时报深度报道部的主任以及校内公众后运营的工作。

一直都觉得自己有个问题,即使再忙还是觉得应该要赚钱

存够了钱才能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去旅行

反正总是觉得钱不够多,然后一直再找机会赚钱

所以平常除了学习拍片写稿,剩下的时间我其实都在帮校内公众号写文案推送什么的


这学期上了一门短视频课程叫做 <清新视界>

课程作业是拍摄五个纪录片短视频 + 一个vlog

我和美慧还有一个日本同学一组,这六个片子一半是我负责,另一半是美慧

是的,我们又遇到了特别糟糕的队友,但庆幸的是他承包了大部分的片子字幕







我们最后完成了六部片子 + 一个跳水协会的vlog

满满成就感!

这期间去了好几次夜店(拍了夜店人生但最后舍弃了),上了天台拍云

看过了从凌晨到天亮的三里屯,以及认识了推广无障碍建设的晓鹏学长







这一学期真的收获很大,虽然每个周日和周一的上课日都特别难熬

12月的某个星期一我因为各种事情堆积起来太崩溃

在上完课之后跑到东操坐在观众台上哭了起来,放肆大哭那种

然后还在IG上写了一篇文,到现在也还没删掉,也不打算删,毕竟就是自己啊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伤心难过的时候,所以就不要藏着掩着了

就放肆大哭一场,然后回到宿舍继续好好学习干活,明天的日子也照样过

虽然在东操哭得太大声跑步的人还看了我一下,丢人呜



9月




大弟和表妹也到了北京来上大学,一个在北理工,一个在人大

刚开学不久还吃了几次饭,但12月份真的忙到不行,连弟弟都没有空理他

爸爸和朋友们到北京旅游,趁这个机会也去弟弟的宿舍和我的宿舍看了一下

一切安好,我们家除了小弟全都来过清华了

(但他说要考清华,所以?



11月





留华同学会和南京行知教育基地主办的第二届留华生脑力激荡营。

去年第一届当了文书,今年因为缺人手临时找了我一起去玩,我主要负责写新闻稿和推送

活动是周四到周日,我周三到,周六因为有活动提前离开了。

这期间没什么接触到营员们,比较多还只是和Apple学姐混在一起,以及第二届的执委们

这几天最开心的莫过于吃到行知的饭,真的太好吃了!


写最后一篇回顾推送的时候我已经离开南京了,但是看到回顾影片和照片还是特激动

虽然这些活动我都没有参与,但心情与他们同在。


有兴趣可以看看 : 留华生脑力激荡营








之所以周六赶回来,是因为这学期联谊会和其他东南亚学生会合办了东南亚交流PARTY

这好像还是校内除了有关社团负责组织之外,学生会自己组织起来的活动

由于我人在南京,所以特别感谢执委们这段期间的辛苦筹备

尤其是世轩和活策们,一个月前就开始规划、写计划书、开会、联系

真的得夸超给力的执委们!

大家一起规划怎么把活动办好,然后活动结束后可以一起喝酒聊八卦,有无数的点子

好庆幸遇上了你们  :)



由于连续几天在南京晚睡早起,赶回学校继续办活动,周日那天我难得地睡到了中午......



12月




继大一作为一名Gala Night观众后,大三这一年我作为表演者上了舞台

谢谢Doboki、意珍、品嘉还有大家几个月的努力练习,THUMSA上gala的舞台啦!

( Gala Night = 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学者新年晚会

久违地化了一次妆,然后各种照相打闹,结束后和大伙儿去聚餐


这学期还加入了了国际学生学者中心的新媒体团队,负责文案和推送

很荣幸在GALA NIGHT拿了国际学生工作奖

最开心的是前几天收到钱,竟然没有被扣税,YES!








今年的北京特别神奇,算上上周二在上网球课时飘了一点雪,北京总共下了三次雪。

我记录了第二场雪: Winter in Tsinghua



这一年里我去了好多地方,当我和我妈说要去某某地方旅游的时候,我妈甚至有点嫉妒我

“那天我才算,你知道你今年去了几个地方吗?”

这样可能有点病态,但是我很享受那种每一次旅程结束之后,就规划好下一趟的旅行

算是一种,期许吧?

这一年的旅行大多数都和他一起,所以也建立了我们俩旅行的节奏

慢慢地走,慢慢地闲逛,一切都以悠闲和吃为主



写到这里,本来我在上头还写了2019年很快乐、很痛苦....之类的心情

现在回想起来,突然觉得好像2019和2018也没有什么差别

就都是我回忆中的一部分,旅游过的地方,参加过的活动,经历过的事情

好像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真实的生活和自己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well 21岁的自己其实也还就这个样子,除了尝试剪了刘海和短发之外

我有一些对未来的想象,但只是自己的一个假设,还拿不定注意

以后再说。




步入2019年的尾声,我还是要继续在这里给自己立下明年的目标


1 持续运动,减肥  ( 这是永不达成的目标

2 认真学习韩语

3 每个月读1-2本书

4 考跳水证  (到深水池游泳和跳水必须要有的证

5 到2个中国城市旅游

6 用影像,文字,手账记录生活

7 让自己闲下来,不要再加入一大堆的活动  (我总是闲不下来

其他还在陆陆续续增加中





that's all 看到这里,你应该是我的真爱了

谢谢身边的你们这一年的照顾,明年也请多多指教!







Monday, 25 November 2019

活不下去,那就停下来吧






41天后,还是没能挨得过。

谁知道呢,心里也想着要连她的那一份也活下去,但终究还是跟着一起走了。




处在这个环境下,身边的人多数都有焦虑、忧郁的时候。

peer pressure、学业、社工、社交......忙起来的时候其实什么都有可能会是最后一根稻草。

但我发现忧郁症没有这根稻草这回事。

只是突然间,走出课室,看着蓝天就想哭了。

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就只是干坐在床上无所事事。

这种时候心里会很恐惧,担心的是这种状态会持续太久,而我手头上的事情都还没处理完。

然后看着窗外,有时候会觉得心里很平静。

有的时候,思绪飞出了几百里外,想象自己在另一个世界。

也有的时候,因为太烦太乱,想过一跃而下。




可能有的人真的不明白,不就是读一个大学吗?不就是做一份工作吗?不就是......

我始终认为,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或许最接近的,只是 “我们都累了”



前些日子写的博文提到:生活里有个盼头太重要了

因为正是这一些盼头,和身边伸出手的人救了这个烦乱的自己。

近一次难受的时候,他把我拉出了房间,在校园里散步。

我开始说话, 开始唠叨,走完一圈,发现自己心情舒缓多了。




走下去,走出去。

是因为身边有太多爱我的人,有好多我还不舍得放下的事,好多没看过的景色。

因为牵挂太多,所以怎么又甘愿离去。

但的有时候你就只是单纯因为太累了,太无助了,太难受了,不愿想了。



那就停下来吧。

如果真的喘息不来,那何不停止往前跑,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

成年人的世界错综复杂,但我们也回不去当小孩的日子。

那些“熬一熬就会过去”的鼓励是真的,但未必对你而言受用。

所以我不建议你熬。

我建议你,停下来,等一等

也许生活的盼头、在乎你的人,正在找你。



Sunday, 3 November 2019

是秋天啊。





在下了几次秋雨之后,园子里的银杏叶逐渐转黄。

绕着院馆的爬山虎越到深秋越发红艳。



这时候的天气多半还没定下来,偶尔就来个20多度的大晴天。

偶尔昼夜温差就是十多度。

上周四就碰上了个晴天,于是带着相机在园子里转了一圈。

昨天秋雨后MH又拉着我们几个在宿舍旁的雕塑园拍了一轮秋叶。






近来的情绪起伏也有些大。

或许是天气的关系,遇上晴天/蓝天白云做什么事都很开心,哪怕当天发现鞋子破掉了。

天气冷的时候就是想喝杯热乎乎的茶,窝在被窝里就好了。

还没有学会好好控制情绪,至少一个人的时候还没有。

不过也挺好的,生活还是平静、安好。



Sunday, 20 October 2019

随笔:给生活一点盼头吧




上周三突如其来地就心情很难受,Z说“秋天到了,这个难受的季节。”

北京现在日均气温在7°-15°左右,在下了三场雨正式进入了秋天。

我最讨厌北京的冬天了,又冷又干燥,还不下雪。



这学期除了感兴趣的科目之外,我还没有好好地学习。

那些概率统计我上课的时候都在发呆,回去重新在对着课本发呆,一遍遍看。

明明高中学过的东西,现在看起来就和外语一样,看不懂。

除此之外就是拍片了,是我这学期其中一个大目标吧。

本来一开始还犹豫要不要选择《清新视界》,但真正投入其中的时候收获是非常大的。

庆幸自己还是选了,并且也在往好的方向走去,未来也请这样吧。








十一假期难得没出门,天天待在寝室的我皮肤还变白了。

但是没能出去旅游玩耍我快无聊死了,再有下一个假期我不会放过的!

事实是我今年的旅行基金已经用完啦,毕竟跑到了哈尔滨港澳韩国云南......

妈妈说我应该是疯了,玩回来一次就开始plan下一个目的地



这周有个非常让我开心的事。

我终于开始写深度的稿子了,还是自己很喜欢的文字风格

上一篇已经是时隔一年前了,这一篇说的是十一假期暗访校园的黑导游/黑旅行社

过程还是挺好玩的,大家担心的惊险什么都没有,倒是我一直想方设法去套家长导游的话


发出来得到了很多好评,真的很感激报社给的报销让我去玩哈哈哈




周五那天去参加亚太晚宴,临走前给自己拍张照


生活啊,有个盼头太重要了。

因为晚上给自己做饭,所以下课回寝室的那段路都轻快了许多。

因为周末要和他出去约会,所以前前后后的日子都沾了光。

因为期待已久的假期快到了,所以整个学期都仿佛新年倒数,一直在算着回家的日子。

就是这些小小的盼头点亮了无数暗淡的日子。


正如佩索阿说:要把快乐放在微笑的事情上,才不会容易被剥夺

既然自己走不动了,那就让生活里的盼头去推着自己往前走吧。




之前在云南买回来了几瓶酿酒,晚上写作业看戏的时候就给自己倒一小杯

这一个夜晚就会格外地美好起来。


自己大概就是因为总是把糟糕的事情记在心上,才会变得越来越难受。

这时候就是,睡一觉,走一走,明天就会好了。

毕竟有时候天气也会时好时坏,自己的心情更是比天气还捉摸不定。

就想随便写一写,说要给生活加多点盼头,让这平凡的一天变得有趣起来

毕竟“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




Friday, 9 August 2019

没写完的2019年夏天



每每更新都是过了好几个月。

生活里还是有好多想记录下来的事,被日记和手账记下了,却没来得及更新在这里。




5月份 ——





又是一年的国际文化节。

从港澳回来后和执委们一起忙起来筹备,买材料煮食物,各显身手。

今年多了一群非常靠谱的学弟妹,即创新创意,表演也赢得了全场的欢呼。

演出照占据了学校的官方网站、公众号、新闻头条等等。

展鹏高挂的是之前学长画的“MALAYSIA”字眼,在照片里特别显眼。

而我们也引以为傲。




6月份——





噗,突如其来地成为了联谊会的会长。

在这之前的一周需要把会长候选人发到联谊会的公邮,文书会把候选人公示。

我其实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从文化节就开始。

也曾经信誓旦旦地和他保证我不会再担任执委的,毕竟这一年下来确实过得很累

这一年,可以说整个执委层都是乱七八糟,大家各做各的,互不相干的样子

总是要负责全部东西的会长,办聚餐要做饭、买东西要跑腿、等等等

当我(副会长)指示其他人做些什么时,还要看对方的脸色

我就是一直都想不通,明明就不愿意,干嘛占着这个位置不放啊!

甚至占这个名分的便宜。


到了接近候选人报名截止的时候,我又改变主意了。

当时候怎么想我也忘了,可能就假装一副“没事我牺牲”的精神,投身于我大清

也被骂了好几遍,好久,被他,被我妈,被身边的朋友


我真的好喜欢这个大家庭,虽然说百分之五十的人你日常不会和他有太多接触。

但它与其他大学社团不同,毕竟这群人和你有相似的口音、吃着同一种口味的饭长大

怎么可以一样啊。

虽然能力不足,也不配在这个位置,只是觉得自己或许还能再为它做点什么。


以及在新旧执委们顺利举办了6月末的毕业晚会时

那种成就感是无法比较的,比起去年整体活动说感受到的心累程度实在是好太多了。

我十分可靠的执委们,还有一群默默支持我的学长姐。

我只有无限感激。







影视制作课的微电影

第一次穿上了中国的高中制服,当一回高中生(我演的是妈)

写在这里是因为这个经验实在太特别了。

而且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收音问题状况百出,剪片的时候超崩溃。

庆幸有组员们的carry。






6月22日,考完最后一科的媒介经济学。

朋友们帮我化了妆,约好一起出外吃火锅,庆祝这学期结束,也庆祝我生日。

在这里谢谢星河、美慧、嘉盈还有一早到火锅店等着的男朋友。

吃完了火锅又捧着男朋友给买的蛋糕到紫操喝酒吃零食。

和一群朋友们窝在紫操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真的好惬意。







还有亲爱的室友和朋友们给我庆祝生日。

这时候还是考试周,稍微地庆祝完,他们回头继续开夜车,我下楼找他去。

我们依旧像往常般牵着手在校园里溜达。



一年一年地长大,对于年龄没有太多的概念了。

知道自己的想要的很多,能够实现的很少,现有能力太过渺小。

相比以往对于过生日又少了一些期待感,我行是对长大这件事本能地抗拒。

太难了,想要有能力地长大。






几小时后我又坐上了去机场的车,和我妈约了在釜山见面。

妈妈想去釜山和济州岛很久了,正好提前结束考试的我还有一周的假期。

这是妈妈人生中第一次背包旅行,也是第二次我们俩的旅行。

我们用了7天的时间在济州岛和釜山,更多地时间是慢慢地走,感受韩国的夏天。

之后还想写一篇游记,所以细节后续再补充了。


旅程第一天是妈妈先到机场,回程那一天是妈妈的班机先起飞。

我以为送妈妈进departure gate的时候不会太难过,但是转身之后还是悄悄地流泪。

虽然多两个月就会见到了,但是我还是好想你。

就在妈妈进去一分钟以后,我看见银幕上显示了我说搭乘班机的信息。

我拖着手上的行李箱跑过去,看看能不能再进去多陪妈妈一会儿。

结果却被告知釜山机场太小了,飞机还没有位置parking。

最后妈妈的飞机起飞了,我才刚要进去。





7月份——




大同,山西,拍摄小学期课程——清影工作坊的纪录片。

这是一段我日后不愿再提起的回忆。

20天的时间和组员们在大同拍摄,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回到北京开始剪辑时我们三个人吵架了。

而一直领头的那位性格比较倔,在我和另一个人想要讨论时就自己走了。

由于她负责主剪,所以我们只能等着她安排,她想要线上整理素材,那我们就配合她。

等到放映时,我们才看到自己的作品长什么样子。

等到放映时,我才发现她退了我们的群、删了我好友、在朋友圈中拐弯骂我们俩。

真是惨不忍睹。

就在前几天,我另一个组员还说:“距离我们身败名裂就剩下几天了。”


这期间我也哭了几次,是,那么没用。

一是想不通自己哪里做错了,二是想到自己或许以后在别人的印象中就会变得“不负责任”

很难受,因为无能为力。

我已经低声下气,多次试图和她沟通。

但到头来,我发现这一个月的工作坊什么都不是,什么也都没有。

最大的收获估计不是拍片剪片,是有了新的认知——

世界上什么人都有。






最近几天都在刷剧看电影翻书,赖在床上一下午,开始探讨"极简主义"这件事。

小小的房里太多东西了,我在思考怎么样减轻自己的身外物。

偶尔校内有活动招人,我就跑去赚点外快,为下一趟旅途赚钱。

我感觉自己的钱都花在了旅程上,一有钱就往外跑。

对了,7月份还公布了2019年春季学期的成绩,为自己达到了年初的目标而开心。

进步最大的课是体育,从70多分变成90多分,哈。

想必是我的足球老师看见了我在赛场上的用心——

我几乎每节课都进了一粒球欸,毕竟大家都不想当前锋。



对了,推荐几部最近看的电影/电视剧。

《Five Feet Apart》

虽然说故事情节稍微有点老掉牙,但是我一向来喜爱这种小清新风的爱情电影。

看到悲伤之处就哭一哭,哭完之后再为他们的感情来一番感叹。

足矣。

《Hotel Mumbai》

这是一部改编自前几天孟买的Taj酒店遭遇枪击案的电影。

因为音效太过真实,据说导演在现场用实弹所以如此逼真。

以及还原了枪击手的情感,尤其喜欢他们和吩咐者的对话,虽然画面血淋淋,但特别逼真。

《The handmaid's tale》

目前正在热播第三季。

我是在大同期间无所事事时开始追这部剧的,前两季都已经看完了。

某一天我在新闻上读到了阿拉巴马洲颁布的堕胎法案

新闻图片里的女人穿着血红色的衣服高举抗议的牌子,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我开始看这部剧的原因。

老实说,看的时候很不舒服,而且会觉得毛骨悚然。

这部剧的原创作者是根据历史事实(吊死犯人、囚禁关押、用石头砸死犯人等)来创作小说的

网友称这部剧为“有可能发生的未来”

剧情很有趣,画面很真实,尤其女主的表情演技拿捏地很好,值得一追。


暂时是这样,下回再更。

近期19级的学弟妹快要到清华来啦,学校里也开始热闹起来了。

昨天实际上已经立秋了,但北京的气温还是维持在可怕的28°以上。

浑身黏糊糊特别难受,偶尔在某个午后突如其来地就下一场暴雨,让行人措手不及。





Friday, 10 May 2019

城市印象:香港澳门





我穿着FILA的卫衣,UNIQLO的紧身长裤,踏出澳门机场不到五分钟就已汗流侠背。

从北京到港澳,从北方到南方,在五月份还是有温差的。

我们先是搭了澳门其他酒店的接驳车到澳门市中心,才拖着行李来到预订的酒店。

澳门东望洋酒店在半山腰,虽然离市中心有点距离,但胜在便宜,还替我们升了房型。


酒店很靠近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

我们绕着那个地区转了一圈,实际上什么恋爱巷、小吃巷都走过了,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假期出游,人流量较大,所以我放弃了和大三巴牌坊的独照。

我们爬上了隔壁的炮台,参观了澳门历史博物馆(当天因为假期免门票费)





从炮台墙上能够俯视澳门的景观,那对我而言是非常惊叹的。

新旧建筑物耸立在大三巴牌坊的周围——

低矮五颜六色的公寓住宅区,大部分因为时间长了受到风吹雨打显得很破烂

在外一层是建得较高的建筑物,估计是一些企业集团的办公场所

想起之前看的一组照片,关于一座城市不断向外围的发展

港澳临海,许多的地区也是填海“填出来的”



我们在这里吃了猪扒包和咖喱鱼蛋

猪扒包是随便看上一家店买的,不太好吃,咖喱鱼蛋选择自选材料

一小碗里装满了乌冬面、鱼蛋、腐竹等等,很好吃!

我忘了店家的名字,地点就是在大三巴那里的巷子里,一进门店就能自选材料






晚上我们逛了一圈澳门威尼斯人那一带,是搭乘公交车过去的

不知道是因为路的缘故或是巴士司机的开车技术,一路上摇摇晃晃,巴士还超载了

在我身后有个日本女生就因为太晃吐了

一下车我们在巴黎铁塔对面的公园坐了半个小时,正好傍晚,天气也很棒


晚上在威尼斯人的广场用餐,价钱高食物大份但不好吃,所以不推荐

TA进去赌场逛了一圈出来,而我在外面站着。

保安看到我没跟着进去,问我说:“How old are you?”

"21"

"Come, you can go inside."

"no no, my birthday is in June."

"ops.....so sad"

保安还露出很伤心的脸,好吧,怪我未满21岁了。


我们最后从新濠影汇搭乘免费巴士回到市中心,再走回酒店。

善用澳门酒店的接驳车可以省下一笔费用。

我由于身体发热很不舒服,回到酒店整理好立马就睡了,浪费了澳门的“越夜越美丽”

这一趟旅行是边生病边吃,边喊痛边玩。





第二天中午吃了午饭我们就在码头搭船到香港

逛了旺角、铜锣湾、深水埗、油麻地、上环中环......

对香港的印象就是贵和快。

这一趟扣除机票酒店费用,总共花了1500港币。

香港大部分的景点都不需要门票,正巧这时候需要门票的景点停止服务(原本想搭缆车)

最终我们的钱都花在了舌尖上





每次出门旅游都告诉自己不要在意汇率兑换啊,真要算起来可能都吃不下了。

但香港的物价实在太高了。

以一碗云吞面为例,我们去了两家同样以云吞面有名的老店

先是去了麦奀记世家,正好不饿所以两个人点了一份大的云吞面,60港币

那一份大的我一个人就能吃完,所以它一点都不大

转个弯,我们去了另一家——沾仔记

一份同样大小的云吞面,只需要30港币,也非常好吃!

深感自己因为“老招牌”而被砍了,但味道也是一模一样,甚至更适合清单口味的我们


其余的地方也同样都是逛不完的化妆品店、便利店、名牌店




最喜欢的地方是维多利亚的夜景

第一次去的时候下起了小雨,沿着星光大道边看着明星的手印边散步

吹着海风看来往的轮船  很舒服

在离开的前一晚又去了一次  这一次看了对岸建筑物的灯光/银幕秀

配合着星光大道上的音响,整个灯光秀持续十分钟,但这一次我觉得不舒服

先不谈环境污染,只是觉得打破了海风微微吹来的宁静





我们住在了西营盘地铁站附近的酒店,所以去上环中环都很方便

上图是坚地尼城靠海的港口,天气不好,但胜在了心情好呀。

我真的好喜欢海,看着海浪拍打在墙上击出的浪花,就想坐在这里好久。





“如果没有意外,我估计十年以内不会再来了吧。”

旅游回来后,朋友问我说港澳怎么样

并不是讨厌这个城市,只是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城市

物价很高、走路很快、生活很匆忙

当然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毕竟我一向来都不太喜欢大城市的繁华魅力

这一趟有些偷懒了,没能仔细地好好看这个城市

第一天发烧、第二天大姨妈来了、第三天蹦蹦跳跳、第四天又发热了

直到今天我还有点伤风咳嗽 





香港的夜晚很美,这是毋庸置疑的。

或许下一趟,脚步可以再慢一些,再找机会去香港的离岛看看。




(请忽略我的表情



—— 近期生活

四月的最后一周是清华的校庆,我背着笔记本和单反在学校游走。

作为学校的观察和参与者记录了校庆活动、某院系的校友回校活动等等等

采访写稿摄影剪片,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为自己总是一时模糊,一时清醒,一时迷惑而庆幸?

whatever,我在当下,很快乐。





Thursday, 21 March 2019

零下三十度的哈尔滨






从北京出发前往哈尔滨的高铁上,前座的男孩时不时靠在窗沿上。

他的目光放得很远,我忍不住拿起相机,给他拍下了这张照片。

你在想什么呢?是离家还是归家?

或许只是因为漫长路程,无聊罢了?




从旅馆走出来时随手拍的

从火车站走出来,我俩并没有冷得直流鼻涕,体感温度似乎和北京也差不了多少。

网上的攻略都说住在中央大街最方便,但是越往市区旅馆价钱越高。

于是选择住在了老道外,隔条街就是“中华巴洛克”了。


一天里我最喜欢的是哈尔滨的早晨,可惜我们俩因为刚过了期末累得不行

每每都快睡到8、9点才出门。

早晨的阳光打到前几天下雪结冰的路上,反射在车窗、家家户户的窗户上,特别好看。


可惜的是,我虽然带了相机去旅行。

但全程几乎靠的还是手机,实在太冷了,把它从背包里拿出来的勇气都没有。

可喜的是,相机即使在零下三十度的时候都没有关机!

(朋友劝我一定要给相机保暖,容易关机,但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太低的情况确实比较耗电,尤其是手机。






结冰的松花江。

哈尔滨一些出名的景点都在江对岸,从网上本来搜了一些过江的攻略。

可以打车、坐公交或者渡轮,但打车费用太高,我们也找不到公交站,冬天没有渡轮。

最后,我们选择了徒步跨过松花江。







冰面的裂痕很好看,它的上边是结冰了,但仔细点还能够看清下边的水流。

我和他抓着手,小心翼翼地跨过了江。

虽然冰面看上去很牢固,但听到“斯......”这样的声音还是会觉得害怕。


在我们走过了大约快三分之一的时候,有个大妈过来问我们是不是要去对岸。

本以为是想拉客,但大妈立马拍拍男朋友的肩膀,让我们慢慢走过去

“千万别上了黑车,会给你们另外收费的。”

话毕,还贴心地告诉我们去哪儿玩比较好。

哈尔滨很冷,但人情世故总是最温暖人心。


“大妈怎么就拍我的肩膀?她站在你旁边不拍你的?” 他问我。

“不是为了吃你豆腐,就是看你长得一脸容易被骗的样子呗。”

话毕,我脚滑了一下。

自作孽果然会有报应。







跨过了江,再继续往右走就会看见太阳岛的指示牌。

冬天的太阳岛就是雪博会,先是看见各个高校大学生的冰雕、再到场内各个国家的作品

但是门票稍贵,普通门票240元,学生价减半。


个人认为喜欢雕塑、艺术类的旅客还是比较值票价的,若不感兴趣也就当做开开眼界。

太阳岛上也有一些冬季的娱乐设施,例如冰上活动、滑梯等等,

时间充裕不妨停下来体验体验。

我们俩就一人拖了一个个轮胎往上走,再很开心地滑了下来。

以及印象深刻的是景区里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友善,会提醒你记得保暖。







午餐是走回中央大街附近的小餐馆吃的,想不起店名了。

但店门挂的招牌是“哈尔滨最好吃的锅包肉”

锅包肉是哈尔滨的特色菜,到此一游的必吃菜肴。

我没有查过美食的照片,原本以为真的是包肉这样的,没想到就是把肉片拿去炸。

甜甜脆脆的,太好吃了,必须尝!




太冷了,手机随拍的。

这是在我们旅馆后面的“中华巴洛克”老道外。

这条街上有好几间店铺售卖着俄罗斯的酒、糖果、特产等等,价钱都差不多。

两旁路也有由灯饰装饰的冰雕,这在哈尔滨的旅游景点是随处可见。

上方挂上了红色的大灯笼,让我想起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还有幸看到了一旁的工人在把冰挪到一起,准备围成四方形,再一步一步地雕刻。






第二天一早再逛了一边,想看看它白天的模样。

在“中华巴洛克”门匾的路口处有好些人在摆摊,都是一些老旧的古董。

看到了小红书、录音带、甚至是摊主说他上小学时的毛语录。






我们搭了公交来到果戈里大街。

一开始是被后方的教堂给吸引了注意力,但来到了广场上便看到了一整排的公告。

我早早便想到了这些公告的用途,我问他:“你知道这是干什么吗?”

“难道是企业要招募人?” 他歪着脑袋说。

“你看这些大爷大妈想是要招人吗?他们要的是招女婿和媳妇!”

中国的各大城市,小到一些农村,大到北上广都有这些串起来的“征婚启事”。

上面写着征婚人的基本个人信息,包括是不是985毕业、年薪多少、有没有五险一金等等。

我们看了一下,年龄段大约在70到80后,男方好多几乎是我爸的年龄了。


他在看到了这些纸条之后特别生气:“他们这样做有替他们的孩子想过吗?”

我没有办法回答他,我可以理解这些老人的想法,但我不会谅解。






果戈里大街的书店,也是网传“中国最美的书店”。

可悲的是,里面挤满人滑手机的人、照相的人,看书买书的人却寥寥无几。

逛书店这件事本来会令人感到惬意、放松、享受,但在这里你只有烦。

我几乎绕着书店逛了一圈,然后就下楼走了,多几分钟都不想呆。

人们的话语声、手机传来的信息提示声、脚步声一直在我耳朵里徘徊。

一刻都没有停下。

如果说,你想见一面“中国最美的书店”,你可以来看看它的装潢。

但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次书海的遨游,那得另做选择了。






吃了午饭之后,我们随意地选了一家咖啡店——“ZOO CAFE”待着。

他看书,我写明信片和手账。

以前的我会认为旅行中多睡一会儿都是奢侈的。

旧时的观念是“都去旅行了,为什么还睡那么晚?还去喝什么咖啡?”

但他说,“旅行就是用来放松、享受的啊。”

于是我也学会了放慢脚步,漫无目的地在果戈里大街逛逛。

逛累了就到咖啡厅里点上一杯焦糖玛奇朵,拿出笔记本写字画画。






 冰雪大世界是冬季到哈尔滨非去不可的景点。

门票是330元,学生价200元,需要注意的是外头很多售卖黄牛票的,别上当了。

以及我们从下了公交车之后就有好多人问我们买不买塑料滑板

看网上评论都说质量很差,有兴趣的建议可以提前买。


景区里有许多娱乐设施,每个都有固定的时间段,网上都能查到。

怪我没事前做好功课,所以我们最后选择了去滑雪,无需另外付费,每人押金100元。


景区里值得看的就是花花绿绿的冰雕,建的特别高,中西的建筑物都有。

这一趟旅行我们俩全程穿着耐克的运动鞋,全靠三双袜子撑着。

我们也是非常厉害了,走出来的时候脚底都冻得不行。



我们在这里尝到了东方饺子王的煎饺!

本来不太饿的两个人就说随便应付,点一盘煎饺就行,没想到吃了第一口就停不下了。

后来又点了一盘水饺,太好吃了!

(回到北京以后我们去吃了一次,但没那么好吃了,可能我们那天被冷傻了?)






冷得我眼睫毛都结霜了。

哈尔滨的温度一般上是零下20度左右,只要穿足够的衣服基本就行啦。

冰雪大世界为了维持景区的作品所以更冷些,接近零下三十度。

我也是回来之后才听友人问我有没有去买些特别的保暖衣物,

但是我们俩就是穿着平常的衣服,再多穿一两件而已。

暖暖包还是必须要有的,我个人觉得脚底的暖贴非常好用,或许是因为我就穿了个运动鞋吧。






路面上随处可见的小冰块,是中国人随地吐痰结成的。

这一点是我对哈尔滨最最最不好的印象,毕竟真的是太多了,随处都是。

尤其在那么寒冷的地方还结成了冰块,该多令人不适啊。


最喜欢哈尔滨的地方是东北菜好好吃,猪肉炖粉条、饺子、面食、锅包肉......

这些美食都让我肥着回家了。


——


这篇拖欠已久的游记就写到这啦。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去到中国最北的地方,下次打算去长白山。

下次,再慢慢走,慢慢地欣赏沿路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