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理好了宿舍封房的手续之后,我和QH在宿舍楼下打车。
就连离开北京都要受制于waiting list——从9点30分一直到10点10分,有人加入队伍,有人退出队伍,而我们始终仍在第一位。
深怕我们等到飞机起飞都打不到车,干脆跑到东北门去,用尽全身来拦一辆出租车。
“你们碰碰运气吧。”守卫看着两个女生可怜兮兮地站在路旁一直张望,告诉我们这个点几乎不会有计程车。
等啊等,我心理在着急,地铁已经停运了,计程车都没办法叫到,如果错过了航班怎么办?
在一次一次被路过的出租车无视之后,终于在最后上了一辆老旧的出租车。
“带什么东西,那么沉?” 师傅帮我把行李箱搬到后座的座位上。
“我们回家。”
终于啊,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坐在飞机正中间走道旁的位置,隔壁是一家三口,带着一位看起来只有一岁多正在牙牙学语的小男孩。
“妈妈,抱。”
“爸爸,喂。”
小孩一字一字地说话,不吵不闹,是我这趟回家的一大幸运。

最近开始关注zero waste的课题,下学期想要开始减少垃圾的生活。
凌晨1点35分,飞机起飞。我拿出座位下被我压着的耳机,打算先享受一部电影,奈何它被透明袋子“锁”在了里面。我不禁在想,一趟航班,会制造多少的垃圾?
马航很贴心地为每位乘客准备了一个紫色的小被单,外面包着塑料;起飞稳定之后开始serve饮料和小点心,一次性杯子和食物的包装让空姐跑了好几轮;到了凌晨6点的时候serve早餐,食物的包装、水果上的plastic盖子、全白色的餐具......

飞机落地,一句机场的“Selamat pulang ke tanah air”还是让我这个第三次回家的留学生深深感动。取好了行李,和同行的友人说再见,一个人到LEVEL 2的巴士站等回家的巴士。
距离下一趟的巴士还有半个小时,于是我点了一杯teh
tarik坐在角落,一会儿看店面的菜单,一会儿看着来往的人们,发呆。
直到9点25分,第二站台的人对我招了手:"Nak
balik ke BATU PAHATkan?"
"yah, balik rumah."
最后一口的teh
tarik很甜,沉淀的奶精提醒我:hey,我要回家啦。

一般上我上了巴士都不先睡觉,先发呆——看我最爱的蓝天白云,看这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去了很多的地方,我始终最爱这里。你问我为什么?我给不出一个答案,或是每次的答案都在变。还记得国际关系分析课上,闫老师或爱国情怀是与生俱来的。
到了国外,我普遍都觉得马来西亚人很爱国,虽然没有像中国人表现在他们的电影里、歌曲里或者是路边大红色的布条上。当回到这片土地时依旧会吐槽为什么交通不发达、经济不好、政治又怎样。可是到了外面还是会以自己是malaysian为荣。
因为多元民族文化?因为环境优美?还是因为一杯teh
tarik?
爱这种东西真的很神奇,叫人无法给出一个答案。
到过的许多国家也令人感到舒服——墨尔本的舒适,北京的发达,柬埔寨的质朴。但是啊,那些都是到过的风景,只有这片土地才是家。还没下机就能感受外面的温度,脑海里浮现所有想吃的食物,熟悉的口音,还有在家等着你的人呢。
这才是回家。

路上随笔,看着一路的风景,任思绪漂浮。

路上随笔,看着一路的风景,任思绪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