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出发前往哈尔滨的高铁上,前座的男孩时不时靠在窗沿上。
他的目光放得很远,我忍不住拿起相机,给他拍下了这张照片。
你在想什么呢?是离家还是归家?
或许只是因为漫长路程,无聊罢了?
从旅馆走出来时随手拍的 |
从火车站走出来,我俩并没有冷得直流鼻涕,体感温度似乎和北京也差不了多少。
网上的攻略都说住在中央大街最方便,但是越往市区旅馆价钱越高。
于是选择住在了老道外,隔条街就是“中华巴洛克”了。
一天里我最喜欢的是哈尔滨的早晨,可惜我们俩因为刚过了期末累得不行
每每都快睡到8、9点才出门。
早晨的阳光打到前几天下雪结冰的路上,反射在车窗、家家户户的窗户上,特别好看。
可惜的是,我虽然带了相机去旅行。
但全程几乎靠的还是手机,实在太冷了,把它从背包里拿出来的勇气都没有。
可喜的是,相机即使在零下三十度的时候都没有关机!
(朋友劝我一定要给相机保暖,容易关机,但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太低的情况确实比较耗电,尤其是手机。
结冰的松花江。
哈尔滨一些出名的景点都在江对岸,从网上本来搜了一些过江的攻略。
可以打车、坐公交或者渡轮,但打车费用太高,我们也找不到公交站,冬天没有渡轮。
最后,我们选择了徒步跨过松花江。
冰面的裂痕很好看,它的上边是结冰了,但仔细点还能够看清下边的水流。
我和他抓着手,小心翼翼地跨过了江。
虽然冰面看上去很牢固,但听到“斯......”这样的声音还是会觉得害怕。
在我们走过了大约快三分之一的时候,有个大妈过来问我们是不是要去对岸。
本以为是想拉客,但大妈立马拍拍男朋友的肩膀,让我们慢慢走过去
“千万别上了黑车,会给你们另外收费的。”
话毕,还贴心地告诉我们去哪儿玩比较好。
哈尔滨很冷,但人情世故总是最温暖人心。
“大妈怎么就拍我的肩膀?她站在你旁边不拍你的?” 他问我。
“不是为了吃你豆腐,就是看你长得一脸容易被骗的样子呗。”
话毕,我脚滑了一下。
自作孽果然会有报应。
跨过了江,再继续往右走就会看见太阳岛的指示牌。
冬天的太阳岛就是雪博会,先是看见各个高校大学生的冰雕、再到场内各个国家的作品
但是门票稍贵,普通门票240元,学生价减半。
个人认为喜欢雕塑、艺术类的旅客还是比较值票价的,若不感兴趣也就当做开开眼界。
太阳岛上也有一些冬季的娱乐设施,例如冰上活动、滑梯等等,
时间充裕不妨停下来体验体验。
我们俩就一人拖了一个个轮胎往上走,再很开心地滑了下来。
以及印象深刻的是景区里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友善,会提醒你记得保暖。
午餐是走回中央大街附近的小餐馆吃的,想不起店名了。
但店门挂的招牌是“哈尔滨最好吃的锅包肉”
锅包肉是哈尔滨的特色菜,到此一游的必吃菜肴。
我没有查过美食的照片,原本以为真的是包肉这样的,没想到就是把肉片拿去炸。
甜甜脆脆的,太好吃了,必须尝!
![]() |
太冷了,手机随拍的。 |
这是在我们旅馆后面的“中华巴洛克”老道外。
这条街上有好几间店铺售卖着俄罗斯的酒、糖果、特产等等,价钱都差不多。
两旁路也有由灯饰装饰的冰雕,这在哈尔滨的旅游景点是随处可见。
上方挂上了红色的大灯笼,让我想起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还有幸看到了一旁的工人在把冰挪到一起,准备围成四方形,再一步一步地雕刻。
第二天一早再逛了一边,想看看它白天的模样。
在“中华巴洛克”门匾的路口处有好些人在摆摊,都是一些老旧的古董。
看到了小红书、录音带、甚至是摊主说他上小学时的毛语录。
我们搭了公交来到果戈里大街。
一开始是被后方的教堂给吸引了注意力,但来到了广场上便看到了一整排的公告。
我早早便想到了这些公告的用途,我问他:“你知道这是干什么吗?”
“难道是企业要招募人?” 他歪着脑袋说。
“你看这些大爷大妈想是要招人吗?他们要的是招女婿和媳妇!”
中国的各大城市,小到一些农村,大到北上广都有这些串起来的“征婚启事”。
上面写着征婚人的基本个人信息,包括是不是985毕业、年薪多少、有没有五险一金等等。
我们看了一下,年龄段大约在70到80后,男方好多几乎是我爸的年龄了。
他在看到了这些纸条之后特别生气:“他们这样做有替他们的孩子想过吗?”
我没有办法回答他,我可以理解这些老人的想法,但我不会谅解。
果戈里大街的书店,也是网传“中国最美的书店”。
可悲的是,里面挤满人滑手机的人、照相的人,看书买书的人却寥寥无几。
逛书店这件事本来会令人感到惬意、放松、享受,但在这里你只有烦。
我几乎绕着书店逛了一圈,然后就下楼走了,多几分钟都不想呆。
人们的话语声、手机传来的信息提示声、脚步声一直在我耳朵里徘徊。
一刻都没有停下。
如果说,你想见一面“中国最美的书店”,你可以来看看它的装潢。
但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次书海的遨游,那得另做选择了。
吃了午饭之后,我们随意地选了一家咖啡店——“ZOO CAFE”待着。
他看书,我写明信片和手账。
以前的我会认为旅行中多睡一会儿都是奢侈的。
旧时的观念是“都去旅行了,为什么还睡那么晚?还去喝什么咖啡?”
但他说,“旅行就是用来放松、享受的啊。”
于是我也学会了放慢脚步,漫无目的地在果戈里大街逛逛。
逛累了就到咖啡厅里点上一杯焦糖玛奇朵,拿出笔记本写字画画。
冰雪大世界是冬季到哈尔滨非去不可的景点。
门票是330元,学生价200元,需要注意的是外头很多售卖黄牛票的,别上当了。
以及我们从下了公交车之后就有好多人问我们买不买塑料滑板
看网上评论都说质量很差,有兴趣的建议可以提前买。
景区里有许多娱乐设施,每个都有固定的时间段,网上都能查到。
怪我没事前做好功课,所以我们最后选择了去滑雪,无需另外付费,每人押金100元。
景区里值得看的就是花花绿绿的冰雕,建的特别高,中西的建筑物都有。
这一趟旅行我们俩全程穿着耐克的运动鞋,全靠三双袜子撑着。
我们也是非常厉害了,走出来的时候脚底都冻得不行。
我们在这里尝到了东方饺子王的煎饺!
本来不太饿的两个人就说随便应付,点一盘煎饺就行,没想到吃了第一口就停不下了。
后来又点了一盘水饺,太好吃了!
(回到北京以后我们去吃了一次,但没那么好吃了,可能我们那天被冷傻了?)
冷得我眼睫毛都结霜了。
哈尔滨的温度一般上是零下20度左右,只要穿足够的衣服基本就行啦。
冰雪大世界为了维持景区的作品所以更冷些,接近零下三十度。
我也是回来之后才听友人问我有没有去买些特别的保暖衣物,
但是我们俩就是穿着平常的衣服,再多穿一两件而已。
暖暖包还是必须要有的,我个人觉得脚底的暖贴非常好用,或许是因为我就穿了个运动鞋吧。
路面上随处可见的小冰块,是中国人随地吐痰结成的。
这一点是我对哈尔滨最最最不好的印象,毕竟真的是太多了,随处都是。
尤其在那么寒冷的地方还结成了冰块,该多令人不适啊。
最喜欢哈尔滨的地方是东北菜好好吃,猪肉炖粉条、饺子、面食、锅包肉......
这些美食都让我肥着回家了。
——
这篇拖欠已久的游记就写到这啦。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去到中国最北的地方,下次打算去长白山。
下次,再慢慢走,慢慢地欣赏沿路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