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December 2020

2020年给了我时间这份礼物

 

2020年1月10日,我从北京回到家。

过了几天看到大家各种转发疫情的消息,为自己提早回到了家乡而庆幸。

一个月后,新年期间我们家去了意大利旅行。

旅途中接到了学校延期开学的通知,辅导员一再提醒大家不要返校,在家不出门做好防疫工作。

旅程结束返马后,轮到意大利疫情爆发。

一个月后,马来西亚宣布全国实行行动管制令。

谁也没想到疫情传播得那么迅速,那么致命,那么可怕。

而我从年中抱着返校的希望到现在,在家里待了一年。


如同大部分人一样,计划被打乱、重置。

这和我想象的大三、大四生活完全不一样。

我本该去向往的媒体实习,还有那些做好了攻略要去的旅行,还有想参加的比赛。

10月份,秋季学期开学一个月后,我真正意识到2020结束前回去已不太可能。

即使突然宣布能入境中国,也需要隔离一个月的时间。

偶尔看到朋友圈里在校的同学放张清华园的照片,或者活动合照之类的,就会不知觉地感到难过。

尤其是当清华园银杏落满地,还有大雪纷飞的那一天。

一整天情绪都非常失落。


然而,我还是很喜欢2020。


在家的日子里过得很惬意自在。

我们家早上多晚起床都不会有人碎碎念 (除非妈妈当天想要洗床单

从17年上大学到现在,难得在家里住了那么久。

也就是疫情给了我一段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然后还可以在家里躺着上大学!

我和家人,一起过完了所有人的生日,端午有吃不完的粽子、月饼不需要自己去买、冬至有啊嘛煮的汤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前几个月家里附近的山猪不小心跌倒了我家旁边的水沟,爸爸和姨丈来了个拯救山猪行动,那一晚真的好有趣好好笑。


嗯,这一年的生活很甜。


2020年拥有的,就时间这一份礼物。这一年里......

✔ 年初和家人去了意大利,第一次到欧洲耶


这样一看有点《Emily In Paris》的感觉嘻嘻 (妈妈超想去巴黎

那天晚上随意找了件酒吧喝点小酒,好喜欢这个夜色


✔ 7月份我和yh完成了一个bucket list,终于拿到潜水证啦



✔ 偶尔约上yp和聊天小聚

感谢yp年初在KL收留我,终于有机会去了Batu Caves!

✔十分难得的机会和这群朋友去了趟马六甲 (实名感谢Driver良

✔和男友的家人和朋友多了一些相互认识的机会。



✔和清华的朋友们线上庆祝圣诞,礼物交换收到了shinn送的音乐盒!


✔看了好多电影,电视剧、音乐剧、拆封了柜子里买回来很久都没看的书本。

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点,我最爱还是爱情系列啊。


✔完成了周星驰电影混剪 (也把星爷的电影看了一遍

✔一些小事——成功选上韩语课、加入了气氛超好的校内工作部门、认识了对我很关心的老师、当上了社团干事、妈妈给我买了一台新的笔记本电脑、解锁泰拳、第一次攀岩......


2020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最最喜欢家乡的蓝天白云,夕阳和晚霞。

✔意识到很多东西不是必需的。大部分东西放在了宿舍,今年没怎么出门消费欲望也变低了。

✔刚完成了开题报道,即将在自己的家乡拍摄毕业纪录片





✔让我停下了原来的忙碌的生活,去发呆和思考。

往期文章 |

 2020是一个怀疑人生的一年

读研,就业?一个准大学毕业生的人生难题

但愿你被世界温柔对待


——


昨晚刚把《LOVE ACTUALLY》完整看完,小男孩在机场奔向爱情的时候我可激动了。

不止Christmas,我的2020年是无数件小事凑起来的爱组成的。

疫情仍未解决,2021年估计也不会太好,但最重要的是,我们都还在。


那就祝家人朋友,还有荧幕前的你,新年快乐!愿你平安健康,快快乐乐哟!



Thursday, 24 December 2020

成为大人的第一步,是不能随心所欲

 



前几年家里装修了一番,多了个阳台,是一个看日落晚霞最好的角落。

2020年末了, 倒数7天,这从年初开始就念念叨叨的"2020年快过去吧",真的要过去了。

当我在画12月的journal bullet的时候是完全没有实感的。

毕竟我在家里待了整整一年啊,这线上的生活。


这两天的日子过得不顺心,所以有了这一篇博文。

开始我的抱怨前,说一个小故事。

一年前的暑假,我参加了学院的清影工作坊,是到中国的乡村完成一个月的纪录片拍摄。

回来后因为意见不同和同组组员闹翻了,差不多就是三个人都不爽彼此。

然后最坚持己见的那位把我们拉黑,在朋友圈痛诉我们的无所作为。

这真的是至今为止让我觉得最恶心的事情了。


回到昨天,很不幸地我们俩选上了同一位毕设老师。

教务处规定毕设一切报告都以组为单位,然后这位同学被选上了组长。

为了给她发资料我加了她微信,然后被拉黑了

真真被恶心到了。


当下我真的好生气: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人,我希望你下地狱

然后我发了条朋友圈:“善恶终有报,苍天饶过谁”

爽快了吗?不,我还是很生气,过了五分钟静下心我把发的这句话删掉了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发这条朋友圈

我也不指望谁来同情谁来关心谁来八卦

大概就是一个情绪宣泄的管道吧


去年暑假在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在IG story上发了好长一条

我有多委屈我有多无奈这个人有多恶心

是的,我得到了朋友们的关心,朋友们一起怒骂她

但骂完之后,除了愤怒的情绪,一个宣泄口,也没有了

后来......再多么天大的事情也不发了

真没必要,恶心到别人,或者让别人看笑话。


朋友圈偶尔总有人深夜发文,最后附上“醒删”。

为什么深夜发朋友圈?

因为太难过了,觉得自己孑然一人,欢乐与我无关,所有不幸都降临在我身上。

为什么又删掉?

不想让别人觉得我矫情,发了就后悔,怕别人看见。

都是成年人了,该懂事了,要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


以上,这两日深切有感。

但我还是和同系好友们说了一下,提醒他们远离这个人类,抱歉恶心到他们哈哈。



至于情绪偶尔还是没控制好,我难过起来还是很难过。

今天下午完成日常工作后丢下我的开题报告,追起了《九尾狐传》。

看着看着就忘记了,毕竟这么帅的李东旭当然要专心追剧。

我开心的时候,也会很开心的。


那就多开心,少烦恼。平安夜快乐,祝愿大家健康平安。



Sunday, 6 December 2020

2020是一个怀疑人生的一年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人生应该要 ⌜把握现在⌟ ,还是 ⌜追逐未来⌟ ?



家乡的晚霞

 这两天刚把《Emily in Paris》看完,虽然我从来没有过巴黎梦,但是巴黎真的好美!

但我有一个流浪梦。

以前我总想着高中毕业以后能跑到异国他乡,漫无目的地游走一段时间。

当我上了大学,我也期待毕业后能够到西方国家去感受cultural shock

(绝对没有崇洋媚外,而是对文化差异的向往)


现在,因为疫情一切计划被打乱,搁置。

我最近正在请学院教授为我写申请硕士的推荐信,把读研列入到考虑中。

这是一时的冲动,那天看到一个心仪的实习岗位,但由于不聘请应届生所以我无法应聘。

所以我就想,为何不再多花几年的时间?

然后我就开始准备申请资料。

谈这个是因为,如果有其他机会,继续学业真的不会是我的选项。


回到主题。

以前总觉得有些事情办不到,因为不会这个、做不到那个,往往只能选择放弃。

而流浪就是我放弃的选项。

但我才20多岁呀,我还有好多年可以挥霍呢?

但我20多岁了呀,现在不去,30岁你走的了吗?

——今天洗澡蹦出来的想法

让我感到怀疑。


我也知道流浪并不是一个主流或容易的道路。

何止时间,这还要一大笔金钱来支撑。

只是一个“等以后......”包含了我多少的无奈。

不过一眨眼间,这个不讨喜的2020年已经在倒数26天了。

以后是什么时候?


因为我不过20多岁,那我更应该做好时间和金钱管理。

钱有一点点点,这一年未能完成的计划里省下来的。

时间,就看个人选择了。


要不要20多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回来接受社会的毒打呢?

且让我完成毕设后,再做最后的决定吧。



Me in Malaysia


Wednesday, 7 October 2020

读研,就业?一个准大学毕业生的人生难题

 


这件事情说起来还是要回到一个月前。

一个月前,中国同学正在参加推免保研(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笔试面试,朋友圈和群聊都是关于这一类的信息,隔着屏幕我还是感受到了焦虑。

他们的焦虑,和我的焦虑。

近年来,中国的考研人数年年增加,但通过考研录取的人数比例降低,高校都倾向于用推免的方式来录取硕士生。

如果你想读研究生,你又保研不成功,那就等于要再重考一次高考。


去年课上和Effie一起拍了清华校园的考研视频,虽然拍的不太好,但还是作为一个参考。

看到那么长的一个队伍让我好吃惊。

(鼓励点原链接!)

原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J411W7xQ?from=search&seid=15354281910753880067


不就重考一次试,考研为什么会辛苦?

考研人面临的困境在于,你是成年人了,要为自己打理一切,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有的人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担心两头不到岸,上边还要顶着家庭的压力。

和高考不同的是,高考生背后有整个家庭的支持,工作后再考研会面临经济和生活压力。

考研一般在12月份,遇到的采访对象说正在一边准备毕设开题,一边考,很累人。

总的来说,到处都是压力。


既然考研那么辛苦,工作不就完事了?



麦可思的调研数据显示,2018届中国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好(53%)和职业发展需要(49%),另外还有17%的学生是因为就业难所以暂时读研,只有30%的学生读研是想做学术研究。

DT财经的文章(数据告诉你:工作3年和读研3年,哪个更值?)最后的结论是,如果你处于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比如数据分析、法律等,那么硕士文凭对你的职业发展会有比较大的裨益。而一些技术性不强但热门的行业,例如互联网运营,硕士文凭可以达到突破重围的效果。

很多岗位干脆要求是研究生学历。

如今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保持这样的态度——同等水平经验的情况下,肯定会优先选择学历高一些的。


提完了就业难,还有一个情况是,随风逐流

我感受到的风气就是这样,你读我读,大家一起读。

“大学毕业不知道选什么工作是对的,那就读研吧,至少自己可以多认识一些人,层面会高一点,这么选择至少不会错。”

去年和社团的学姐开完会在聊天,恰巧当天公布推免,她成功被录取。

我问了一下推免的流程(中国同学和国际生不同),她问我:“那你打算继续在本校读,还是继续去其他国家读?”

当下慌了一下神,怎么去哪儿都是读,难道大家都不考虑其他选择


放到马来西亚的现况来看,本科毕业继续读研的人数还是很低的。

一是就业市场不需要硕士学位的人才,更多考虑经验,另外是读研的时间经济成本高。

以清华来说,读研能申请不同的奖学金,补贴,宿舍费也不高,也能借此累积学术经验,边实习等等等,跟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对比,好处大得多。


在清华,本科毕业就工作,向来都不是一个主流选择。

我本身是文科,身边同学是推免硕士。在清华这所理工科大学,大部分中国同学都直接选择了直博,既跳过硕士,完成博士学位。

有的专业甚至连硕士都取消了,鼓励直博,用最少的时间成本来完成学位。

(硕士需要2-3年,博士最少3年,如果直博是5年)

不过不能一概而论,不少清华的理工科同学都是奔着Science(学术目的)去的。

校内的交流吐槽平台会经常遇到这样的话题:

本人直博第二年,导师经常交代我干这干那,不清楚自己干活是为了什么,没有动力,到底为什么选择在这里......


迷茫,不过都读了,总不可能读到一半又不读了吧?

中途放弃我就只有一个学士学位,到头来还是硬着头读下去。


配图是画画的我,假装很努力的样子嘻嘻
画画的我,假装很努力的样子 :P

回到自己的情况。

因为毕业选择我失眠了好一阵子,每到夜里这事情就折磨得我发狂。

接着就恶行循环早上起不来,傍晚累了睡午觉,晚上睡不着......

自己也一再咨询了身边很多人,翻了知乎,心理类视频,可是我原来就是一个roti planta想法每天翻来翻去的人。


5月份想到现在,自己都厌烦自己。

坚定不毕业马上读研的心再一次摇摆不定,为什么?

疫情原因就业市场真的太差了。

我一直没有去吉隆坡实习,因为实习补贴不够支付租房和生活费用。

面试了多个中国公司的线上实习,最后都因为“我们不能请外国人”而被淘汰,好累的。

规划的Working Holiday国家因为疫情无法入境,重新换条路走。

在中国读研要是能申请奖学金,能免除不少费用,平时还能在学校打工赚点生活费,实在太舒服了。


可是,就是因为太舒服了,才会自我怀疑。

我看着研究生的招生简章,一个一个专业往下看,除了新闻都不知道该读什么好。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以研究为目的,科研道路起点,对专业的热爱,获得更多的知识,追寻人生理想。

啊,结果我都无法给自己一个为什么读的理由,还想接着读?


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坚定表示不读研,报名截止前都是未知数。

我还在思考这个读不读的意义。

起初决定不读研是因为我没有想往学术研究的打算,另外就是四年待在同一个地方足矣,这个地方太熟悉了,我想踏出这个舒适圈。


想了很多的如果,如果如果怎么样。

然而没有如果。

写这篇还是记录用途,告诉自己无论选择哪一条路,没有一条是必须要走的。

哪怕今天决定读研,未来的日子也是一段值得的经历。

只是年轻的我们有太多的纠结,好像走错了一步棋自己的人生会满盘皆输。

其实我们之中的好多人都只是普通人,花了很多的选择来做决定,最终也是平凡的过一生。

值不值得,有没有意义,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



Monday, 27 July 2020

游记 | Pulau Tioman Open Water



这是和yh从高中毕业约到今天终于完成的Bucket List
趁着RMCO不能回校,我们的暑假选择了振兴国家经济的Cuti-cuti Malaysia路线
时间:2020/7/16 - 2020/7/19 (4D3N)
地点:Pulau Tioman 
价格:RM1420(Open Water 开放水域课程/ 四人房住宿/ 三餐/ 来回船票/ 海洋公园费)

计划旅行的时候看了好多家的潜店,我先是选出了几家,yh负责做最终的决定 ;D
TDB目前有十周年优惠配套,所以价格相对来说比其他家便宜些。
只要在今年11月30日前支付订金,即可享有回扣优惠!
而且出发日期是到2021年的11月,先付订金再和友人商量也来得及。
我们是在7月初决定要去潜水,一星期前才缴订金,建议大家最好提早预定囖


一直以来的都比较常往外跑,没去过马来西亚除了Langkawi之外的岛屿。
看见Tioman那么清澈的海水真的好让我surprise!



从Batu Pahat到Mersing没有直达的巴士,需要从居銮转车,RMCO期间搭公共巴士也比较危险
所以我们最后选择开车,从BP到Mersing Jetty大约两小时半的车程
因为第一次开长途,我们天还未亮就出发了,到了居銮正好是上学时间比较多车
其余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路段没有路灯比较暗,还有大卡车比较多,路也弯弯的要小心驾驶

天微亮的时候看着两旁绿油油的油棕园很舒服!
有种country road的Feel

码头这里有停车场,一天的收费是RM15
我们只和TDB订了潜水课程,船票需要额外和Agent预订,TDB会提供Agent的联系方式
所以船票记得要提前订好,到了码头出示电子票换纸质票就可以了
另外还需要付一个RM5的海洋公园保护费,外国人付RM30 

上船,出发!( 一上船我就睡了好累什么都没拍到
虽然是RMCO期间但人还是挺多的,船上都满员
无论如何大家出门都要记得戴好口罩,尽可能维持社交距离,做好防疫措施!

船开得比较慢,大概1个小时半才抵达


Tioman共有5个站
  1. Kampung Genting
  2. Kampung Paya
  3. Tekek
  4. ABC
  5. Salang

TDB就在第一个站Kampung Genting
这里比较偏乡下,没什么商店档口,物价/潜水课程等等都比较便宜,而Kampung Paya的Resort比较多,有名的Berjaya Resort就在那里(目前关闭整修中)
对方让我们下了码头直走到篮球场,就会看到接我们的负责人了
他用motor接过我们的行李,然后我们自己再徒步走到房间




不用担心,完全不会迷路,就是一条路往前走而已



房间外景,翻了一下没拍到房间的照片
选择潜水课程的时候有三个房型选择,价钱都不同,分别是 Idaman / Impian / Aguna
我们选了Impian四人房,纯粹看照片觉得满意就选了
价钱中等,其实三个房型的价格差距都不大
房间挺大的,还有一个小阳台让我们走出去看外景和晒衣服,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冲凉房的水很小,冲凉要花比较长的时间

我的弟弟,YH,弟弟朋友JW和我

我们住的房间在往前走就是TDB囖!
因为没有照片就放了我们的合照 :D


我们整理好已经是中午了,先吃了午饭再上课
这里三餐都是自助式,指定时间自己到Canteen,然后要吃什么吃多少就自取


随拍了几天的菜品,拍得不太好看,但是都很好吃!
一开始我们本来潜水完会回房再过来吃饭,后来都太饿先吃了再休息


4D3N的课程分成这样:

DAY 1 
- 下午和晚上看5个视频学理论知识,有课本让我们复习/做习题
- 傍晚到TDB岸前浮潜,说是浮潜其实是学习最基础的潜水技能,例如习惯用嘴巴呼吸,面镜排水等等
- 晚上看完视频再学习安装和拆卸BCD(浮力调整器)
我们一共拆装了三次,本来每次拆装都要想一下,到了最后一次下潜根本就超熟XD



TDB这里有好多猫,这一只总是在我们吃饭的时候过来蹭脚,超可爱的


DAY 2
- 上午说明我们将学习的潜水技能,装好BCD换了泳衣就到海里实践
教练会以手势说明这个动作,在示范一边,然后让我们一个一个重复做
JW说我在做重戴面镜(拆掉面镜后戴回)的时候眼睛睁超大哈哈
- 下午仍旧是是TBD前,但是我们就往深点到了5米
这一次教练没有重复,直接以手势指明我们做那个动作
- 晚上DM(divemaster)和我们对理论习题的答案,再和我们补充理论知识
我们一直听课听到晚上10点多11点,然后立马开始理论考试
怕明天忘了,还是早点考了好
需要答对38/50题才算通过理论考试,我们都在40以上!

DAY 3
- 上午还需要学会剩下的几个技能,所以还是在浅岸
- 下午我们就出发去船潜了!
船行驶到另外一边,中途还遇到大雨,被雨打到脸上的感觉真的超痛,而且好冷!
我们总共船潜两次
第一个点是Pirate Reef,这一次下潜到了15米 (OW最多只能到18米)
我们一路抓着长满贝壳的绳子慢慢下潜,边做耳压平衡
由于我以前去某个海盗的潜水体验耳朵受过伤,当时候一上船马上流鼻血,所以超怕耳朵痛
但这一次就还好,稍微感觉不舒服就先往上,再继续往下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小鲨鱼!也太幸运了吧
比起昨天也是比较好地控制了浮力,不至于一直上上下下跌在沙地上感到惊恐
秘诀是控制好呼吸最重要!
第一潜上来我们就先在船上休息,还有咖啡和饼干欸,太享受了~
第二个点是Renggis Island
这一次看到了海龟!觉得好神奇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它游来游去
两个潜点都花了一小时,但是在海底的时候就觉得没那么久



在船上休息时和教练/DM们的合照!


- 晚上就结账/写潜水日志/教练替我们注册PADI OW课程认证


和教练的毕业照 


DAY 4
- 起床,收拾,回家!
连续这几天背着BCD手臂肩膀好酸痛,起床都要先拉筋一下
我们本来收拾好准备去TBD吃早饭,结果一到食堂老板说好像是我们的船来了
当时候是8点,我们的船是9点30分,按理说是提早一小时到
大老远听到某艘船在响了,远处也看不清,没有任何提示是几点的船
结果我们连饭都不吃怕错过就冲回去拿行李,直奔码头
到了之后还真不是,但当地人说船的时间很不准确,可能还要看船长心情
马来西亚的公共交通系统真的令人担忧啊
结果我们的船特别准时,真的9点半才到
这一艘回城的船特别多人,大家在码头也没有在遵守1m的安全距离,争先恐后地上船
一上去我还是快点补眠,睡睡醒醒到码头




个人觉得这一趟非常值得。
对比在其他国家学潜水,马来西亚称得上物超所值,即使是其他潜店价格也不会差太多
这一趟也很推荐大家到TDB学潜水,因为教练DM都很随和,饭菜也好吃,课程也会跟着学员的进度情况来作调整
我们在第二天晚上的理论复习是在食堂上课的,随性的感觉让我觉得很舒服
后来和DM熟悉起来也相约到Makmak聊天,能认识朋友也是一大收获呀
目前RMCO期间只要不是周末人都不会太多,趁这时候可以来个Cuti-cuti Malaysia
TDB在我们一到的时候就量体温,做登记,所以大家可以比较放心~
课程结束还送了我们7次船潜的voucher,使用期限为1年,实在太划算啦
有点迫不及待想再一次相约到海底了 :D

(Free Diving也好吸引人,有机会的话希望可以尝试!)



OW后记 | 选择适合的,而非最好的


关于潜水游记看这里  游记 | Pulau Tioman Open Water
这一篇主要写些自己这一趟的想法,关于我自己,关于我的选择


带了相机但其实可以拍照的机会不太多
最后一天船潜前的休息时间溜达了一下岛上,边听海浪拍打的声音,边荡秋千
这个午后真舒服。

在来Tioman的前几天因为校内的兼职任务让我突然忙了起来
我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带上电脑(工作离不开电脑)
到了出发的前一晚就决定不要带了
既然是出去玩的,那干嘛还挂念着工作勒 (好任性

在岛上的这几天是有收到老师的信息问我可不可以负责
当下可能在潜水就没有马上回复,后来回复老师都说有人负责就没事了
我也有说明自己在岛上没什么信号,不太方便之类的
干我们这一行的就是,不马上回复信息任务量就不会太多了,老师就不会太常找你了嘛
不过我后来回来就负责其他事务了,倒也没太大影响

这一趟也算是想通了一点点。
正好听到了DM的故事分享,和我自己的一些感触吧。

每个人的Time Zone和路程都不一定,不要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
以实习为例子,我其实并不向往大企业或者重要媒体之类的,但是身边的同学都在那里
我就会比较紧张,简历投就是了,但自己其实也没有特别喜欢那个岗位
随风逐流吧。
但我也不是没有计划的人,七月充实自己,八月再找实习。
后来我真的找到实习了,一个旅行网站的攻略编写实习生,通过了笔试和面试。
但是学院不同意这个岗位,与新闻媒体无关,于是也干不成了。
但我真的好喜欢这个岗位啊,也给自己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
尝试去做了才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无论如何,写这篇后记是希望提个醒,不论是找实习还是未来规划里也一样
要选择适合的,你想要的,而并非最好的。




Wednesday, 1 July 2020

日常 | 但愿你被世界温柔对待




在家里的日子过得很慢
每天起床已经快9点,早起这个目标一倒再倒
吃了早餐后就想着午餐吃什么
下午一般会干活,学校宣传部的一些工作
空闲的时候追剧,看书,学语文
到了傍晚就跟着视频做tabata或者太累了就练瑜伽
30分钟的运动放松了我总是久坐的身子
特别是今年回家开始接触了瑜伽对我帮助很大,从调整呼吸到我僵硬的筋骨
吃完了晚餐,洗碗,偶尔在阳台看晚霞,晚上一般和下午差不多,睡前再和男友通话
慢下来的日子开始留意天气变化


最近多雨,雨总是一阵一阵,一阵大雨后的空气特别清新
我是个喜欢雨天的人,
尤其是在外婆老家的时候,雨滴拍打在瓦上的声音,还有流进水桶里的模样
都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六月份过了22岁的生日。
这才发现自己上了大学后每年换着地方过生日 ——
18年的时候生日赶上了期末考,在清华宿舍过的。
19年的时候生日前一晚考完了最后一场考试,和友人吃了火锅,和男友在盛夏的校园聊天,凌晨飞到韩国和妈妈一起旅行。
20年在家里,全家去吃了日本餐,一天下来也收到了好多朋友们的祝福和蛋糕

从去年开始就对生日有了新的感悟,这一天很特别,但也没有那么特别了。
相比自己会去更在乎一年的变化
当然如果不长大,我也还真希望自己能不长大哈哈
时光过得真快呢,大概就是年末,年初和生日和特定节日的同个感触。
生日这一天只想好好感恩,被祝福的自己很幸运,很幸福
还收到了好多许久未联系的朋友们的祝福 :)  



在六月的尾巴和男友的朋友们一起去了丰盛港
许久没出门而且是友人自驾游,都是很新鲜的第一次
特别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一路上也玩得很开心,成功混入宽柔内部(?)



以前觉得在社交媒体放对象的照片很炫,
但今天就想炫一下 :)
亲爱的,祝你毕业快乐!
未来科研路上一切顺利,努力干活跑马拉松!




“但愿你被世界温柔对待” 是我今天登陆微博时看见的一句话。
这是多温暖多美好的句子啊。
在丰盛港海边的路上经过群山、一片绿地和牛羊,我想着生活本该是多美好
下一秒打开微信看见的是同学询问实习日志该怎么写

这个暑假本该在中国实习,因为疫情被教务规定必须得线上实习
这一个月来投出了几份简历,除了一个项目获得面试之外其余皆石沉大海
每每看着要求我都觉得自己的能力实在太差
我没有怪“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而是觉得自己应该再多努力,达到“学会编程”的那一步哈哈。

只是换一面想。
“你不需要很厉害才开始,你需要开始才会很厉害”
那就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往前吧!


也希望自己稍安勿躁。
生活在自己的TIME ZONE里
在被世界温柔对待的同时,也温柔对待自己。


Friday, 8 May 2020

51天后,我第一次走出家门





今天早上出门给家人打包早餐,也是时隔51天出了我家的taman
这些日子倒也不是真没有走出去过
体育课要开视频考核,上个星期我拉着Han在后尾巷跳绳。

转着方向盘慢慢前进,许久未出门,我开得很慢,全程大概都维持在60时速
一路看左看右,感觉家乡变得有点陌生
TAMAN的入口处是一个加油站,大路旁的野草几乎已经长得和两岁小孩的身高差不多了
车里的人们几乎都戴着口罩,但多半是拉下来
在这个小空间里争取自由呼吸的机会。

到了打包的地方,是一个住家。
以往老板娘是打开大门做生意,今天拉上了篱笆,只留下一个人进出的空间
大家都自觉地站在外面,等到了自己才往前下订单
人和人之间维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三包,加辣,加鱼饼”
“6块,你进来拿”
戴上口罩说话也有些不方便,所以大家都只说重点
少了争先恐后、少了罗里吧嗦,距离产生美?


回程的路上正好都是红灯,我发现有不少摩托车骑士戴着“自制”的口罩
有些是用布绑着,有些是拿东西遮着,甚至有些是没戴口罩,偶尔用手遮盖
虽然口罩目前回到了正常价格,但对于一个经济困难的人或家庭仍然是一个奢侈品
在疫情下,我们谈被束缚的行动管制,在这段期间该吃些什么,玩些什么
有些人只想着过一天是一天。




我原来也并不理解为什么好多人盼着行动管制结束
明明确诊案例还没有降至个位数,政府也没在track名单,降低行动管制要求不等于增加危险吗?
后来和一些已经开始工作的朋友聊,刚工作不久的他们手里储蓄已经不多了
更别提手头上还有车贷、房贷等等,做门市生意还需要付租金
就连美油都能出现负值,多家上市公司面临倒闭的情况
普通人呢?那些本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呢?
总不能只靠着政府那一点点补助或志愿团体过日子吧

每天看着新闻都在提醒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
我们真的很容易,过于自以为是


三月的时候就知道这段时间没那么快结束。
只是没想到那么慢。
昨天学校刚刚宣布期末考核的方法,看样子大概率这学期轮不到我回学校了
只希望线上期末考试不要断线就好。


Friday, 24 April 2020

无限循环的歌和心情


我今晚无限播放好多次的歌 :)


男朋友去年暑假开始学日语,我开始接触西班牙语。
他很努力,不像我每次会分心,他只要用心起来就很快会把一样东西学会,学好。
这首歌是日语,我听不懂,但是听起来很舒服,音乐抒发感情。

今天首相又宣布延长两周的行动管制令了。
我把梳妆台上的耳饰、一些用不上的化妆品收起来,日常不会积灰尘,比较容易打扫。
打从MCO一开始我就在关注着,不断增加的数据也让我清楚地知道这个两周没有那么快就结束。
两周又接着两周,男朋友的生日正好就是4月中。
4月10日那天,首相要宣布接下来的管指令,“你说我来不来得及帮你庆祝生日啊?”
“不能啦,现在那么严重。”

他大四,在校的最后一年。
先不提未来的发展,仅仅是作为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就这么在家中度过了。
更令人难受的是,大概率这学期也回不去学校,更别提原订6月份的毕业典礼了。

去年我们在云南旅游的时候,我强迫他要和我拍一套“春夏秋冬”的毕业照。
秋拍了,冬拍了,春天过去了,夏天之前还来得及吗?
我总是被他说很执着于“仪式感”,今年拍不上,明年也是还来得及啊。
大概我真的很执着吧,例如说生日要做第一个祝福的人,那当然就是凌晨12点啊
他回复我说:“我又不是12点出生的,这个第一个很难判定哦”

我说了好多次毕业典礼恐怕举行不了的遗憾。
他只不断告诉我眼前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
_

这期间总是感到有些丧气。
因为自己活在一个被保护得好好的世界里,不需要出门面对疫情的风险,更没有负担经济的压力。
为自己庆幸,却也忍不住难受。
这一切的发生,都令人措手不及。

深夜呢喃. 2020年4月24日


Sunday, 29 March 2020

最近有点情绪化



这一星期以来负面情绪很多,于是我把每一天都做了什么事列出来。
在不需要翻墙的日子里,我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FB上,刷了很多无意义的信息。
无意义信息指的是出现在FB首页里的分享,memes,趣味短视频,假新闻等等。
其余的琐碎时间里,我时不时就拿起手机刷IG,最常刷的就是story,看看别人都干了什么。

由此也知道到了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负面情绪——过多的使用社交媒体。
早在很久以前,大概是去年年中的时候我就把微信朋友圈设置关闭了,因为自己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去打开朋友圈。
我的专注度不高,自律性更是要有很大的把控力,所以想了一下干脆连碰都不要碰。
我还是一个容易受影响的人,负面的信息看到了,自己也不知不觉受影响了。
所以这几天尝试卸载了IG,也退出FB登录,算是眼不见为净吧。


最近还总是会失眠。
会依赖youtube三小时的雨声睡着。
过多的情绪,扰乱的想法,在躺在床上的时候都涌上来。
(这时候我就会在想,以后如果真要做个新闻人,那我就睡不上觉了吧,惨了

按照教学日历,明天即将到来第七周了。
这学期简直和自律沾不上边,一直在和自己斗争,连早起这件事都非常困难。
今天又给自己列好了很多的待办事项,很多的小目标,明天起好好加油。


对了,今天的配图是上个月我在车上拍到的,加上了文字,好美。
当然我也觉得,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那也是前进一小步。


Wednesday, 25 March 2020

在家等落日余晖


今天的音乐 :)



今天是第74天在家的日子。
每一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有课的时候上课,复习,写作业。
把之前列的电影清单一部一部看完。
最近很喜欢罗PD的韩综,于是又重新看了一遍《新西游记》。
因为行动限制,全家人都得待在家里。
也总算有了很多的机会和时间,一起吃饭,一起看戏,一起说话。
昨天是爸爸的生日,上了大学以后错过了两次家人的生日。
出门买菜的妈妈买回来了蛋糕,生日大餐就下次再补上啦。



每天傍晚我会拉筋,活动一下身体,然后再去帮妈妈开饭。
吃完了晚餐已经是7点半了。
家里有一个朝阳的小阳台,爸妈在那里放了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黄昏日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我看着今天聚在一起的云朵发呆。
因为喜欢大海,所以一直有一个在海边买一间房子的梦想。
可以听着浪花的声音,等落日余晖。

但现在这样,也很满足。
成年以后,人生有多少个日子能够无所事事待在家里?
只庆幸我现在不需要烦恼柴米油盐,还能享受这一刻的宁静。